足部肌腱炎可能由运动损伤、长期劳损、足部结构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
1、运动损伤剧烈运动或突然增加运动量可能导致肌腱微撕裂,表现为局部肿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缓解炎症。
2、长期劳损长期站立或重复性足部动作会引发肌腱慢性劳损,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建议更换宽松鞋具并使用足弓支撑垫,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洛索洛芬钠片、艾瑞昔布片或外用酮洛芬凝胶。
3、足部结构异常扁平足或高弓足等畸形会改变肌腱受力方式,通常伴随步态异常。需通过矫形鞋垫矫正生物力学异常,严重者可考虑肌腱延长术或跟骨截骨术等手术治疗。
4、感染因素细菌感染可能继发化脓性肌腱炎,多伴有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表现。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程度,必要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或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
日常应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运动前后做好足部拉伸,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肌腱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