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发热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脱落炎症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盆腔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1. 激素波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基础体温升高,通常表现为低热且无需特殊治疗。
2. 内膜炎症子宫内膜脱落时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可能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反应,可伴随下腹坠胀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等药物缓解。
3. 神经调节经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发短暂体温升高,建议通过休息和腹部热敷改善症状。
4. 盆腔炎症既往存在的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在经期加重,引发免疫反应性发热,常伴有腰骶酸痛,需就医进行抗感染或激素治疗。
经期注意保暖并记录体温变化,若发热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应及时就诊妇科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