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除湿气主要通过健脾化湿、利水渗湿、温阳散寒、疏肝理气等方法调理,常用方式包括中药内服、艾灸、拔罐、饮食调节等。
1、健脾化湿脾虚湿盛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方剂,配合山药、薏苡仁等食材,改善运化功能。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有助于增强脾胃阳气。
2、利水渗湿茯苓、泽泻等利水药材可配伍五苓散,促进湿邪从小便排出。赤小豆、冬瓜等食物具有天然渗湿作用,适合水肿型湿气重人群。
3、温阳散寒寒湿体质适用附子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温阳方剂,配合生姜、肉桂等辛温食材。督脉艾灸能振奋阳气,驱散寒湿。
4、疏肝理气肝郁克脾导致的湿气滞留可用逍遥散加减,配合玫瑰花、陈皮等理气食材。推拿太冲穴、期门穴有助于疏通肝经气机。
日常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减少生冷油腻饮食,适度运动发汗有助于辅助祛湿。严重湿浊内蕴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