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出血可通过止血药物、血小板输注、原发病控制、介入治疗等方式处理。出血通常由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肿瘤浸润血管、治疗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止血药物:氨甲环酸可抑制纤溶系统,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维生素K1用于凝血因子缺乏。需监测血栓风险。
2、血小板输注:当血小板低于20×10⁹/L或活动性出血时需输注,同时排查是否存在血小板抗体导致输注无效。
3、原发病控制:采用硼替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化疗,联合地塞米松抑制肿瘤增殖,必要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4、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适用于消化道出血,血管栓塞术处理脏器出血,放疗可控制局部肿瘤浸润导致的出血灶。
患者需保持口腔鼻腔湿润避免黏膜出血,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剧烈活动碰撞,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