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按摩子宫、药物治疗、手术止血、输血等方式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或疲劳会导致收缩乏力,表现为宫底升高、阴道流血量多。可通过双手按摩子宫底刺激收缩,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加强宫缩。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持续性出血。需行人工剥离胎盘术或清宫术,配合注射麦角新碱等宫缩剂,必要时需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3、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会阴裂伤、宫颈撕裂或阴道壁血肿会导致鲜红色血液持续流出。应立即缝合修补裂伤,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止血,严重损伤需进行阴道填塞压迫止血。
4、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等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急症,产妇应保持平卧位避免休克,家属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