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自残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但并非所有自伤行为均由抑郁症引起。自伤行为常见于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1、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可能通过自伤缓解内心痛苦,伴随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
2、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时可能出现自伤行为,常伴有心悸、出汗等躯体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和抗焦虑药物如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可改善症状。
3、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经历导致的情绪闪回可能引发自伤,多伴噩梦、警觉性增高。创伤聚焦治疗联合哌甲酯、喹硫平等药物有一定效果。
4、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出现冲动性自伤,人际关系不稳定。辩证行为疗法是核心治疗手段,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奥氮平等药物。
发现自伤行为应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专业评估,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家属应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并给予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