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海鲜类食品可能存在寄生虫感染、细菌污染、病毒传播、过敏反应等危害。生食海鲜的风险主要与食材处理方式、储存条件、个人体质、病原体种类等因素有关。
1、寄生虫感染生食未彻底冷冻或腌制的海鲜可能感染肝吸虫、异尖线虫等寄生虫。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需通过阿苯达唑、吡喹酮等驱虫药物治疗,严重时需内镜取虫。
2、细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易在生海鲜中繁殖,导致急性胃肠炎。表现为呕吐、发热,需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等药物控制感染,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
3、病毒传播甲型肝炎病毒、诺如病毒可通过生蚝等贝类传播。感染者会出现黄疸、乏力,需卧床休息并使用护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4、过敏反应海鲜中的原肌球蛋白可能引发荨麻疹、喉头水肿等过敏症状。急性发作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笔,后续可口服氯雷他定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控制反应。
建议选择经过规范深冻处理的海鲜,食用前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60摄氏度,过敏体质者应避免高风险品种,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