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炎症性疾病,主要涉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壁损伤,常见诱因包括感染、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感染因素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血管炎反应,表现为下肢紫癜样皮疹伴疼痛。治疗需抗感染(如阿莫西林)联合抗炎药(泼尼松),局部可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2、药物过敏抗生素或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过敏可导致IgG/IgM免疫复合物沉积,出现可触及性紫癜。需停用致敏药物,使用氯雷他定抗过敏,严重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3、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继发血管炎时,需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治疗基础疾病同时使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配合双嘧达莫改善微循环。
4、特发性类型约30%病例无明确诱因,皮肤活检可见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顽固病例可考虑利妥昔单抗生物制剂治疗。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定期监测尿常规排除肾脏受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