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损伤、中耳炎、噪音暴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修复、手术修补、感染控制、听力保护等方式治疗。
1、外伤感染挖耳不当或异物刺伤导致穿孔,可能伴随耳痛、渗液。需避免耳道进水,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感染药物,严重时需行鼓膜成形术。
2、气压损伤潜水或飞行时压力骤变易致鼓膜破裂,常见突发耳闷、耳鸣。急性期需保持耳道干燥,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合并感染时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3、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持续发作会侵蚀鼓膜,表现为反复流脓、听力下降。需彻底清除病灶后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慢性病例需行鼓室成形术。
4、噪音暴露爆炸或持续高分贝噪音可震破耳膜,多伴眩晕感。急性期需声休息,联合地塞米松减轻内耳水肿,遗留穿孔超过3个月需手术干预。
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恢复期减少咖啡因摄入,定期复查听力。多数小穿孔可在1-2月自愈,持续未愈或听力损失明显者需耳科专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