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损伤、异物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修复、手术修补等方式治疗。
1. 外伤:耳部受到直接外力撞击或掏耳过深可能导致耳膜穿孔,表现为突发耳痛、听力下降。建议避免自行掏耳,外伤性穿孔较小者可观察自愈,较大者需耳科检查。
2. 感染: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引发化脓性穿孔,伴随耳流脓、耳鸣。急性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控制感染,慢性穿孔需手术修补。
3. 气压损伤:潜水、飞行等气压骤变可能造成耳膜撕裂,出现耳闷、眩晕。发生时需立即停止活动,咀嚼口香糖平衡压力,严重者需鼓室成形术治疗。
4. 异物损伤:误入耳道的尖锐物体可能刺穿耳膜,儿童更易发生。家长需避免让孩子接触细小物品,发现异物应就医取出,不可自行掏挖。
耳膜穿孔后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用力擤鼻,日常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促进黏膜修复,定期复查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