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和运动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
1、药物治疗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和雷洛昔芬,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或促进骨形成,需遵医嘱长期规律使用。
2、钙质补充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等膳食获取,不足时可补充碳酸钙或枸橼酸钙制剂。
3、维生素D维持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30-50ng/ml,阳光暴露不足者需每日补充800-1200IU维生素D3制剂。
4、运动疗法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如快走、哑铃操等可刺激骨形成,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避免跌倒等外伤风险,吸烟饮酒者需戒断,绝经后女性及高龄人群应加强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