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能背伸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腱粘连、术后疼痛、固定不当、关节僵硬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神经修复、康复训练、药物镇痛、调整固定、关节松动术等方式治疗。
1、神经损伤: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紧贴骨面走行,骨折或手术过程中易受牵拉或压迫。神经损伤会导致伸腕伸指功能障碍,表现为手腕背伸无力。需通过肌电图检查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营养神经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探查松解。
2、肌腱粘连:
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可能导致伸肌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表现为主动背伸受限但被动活动尚可。早期进行超声波治疗配合关节松动训练可改善,顽固性粘连需手术松解。
3、术后疼痛:
手术创伤引发的保护性肌痉挛会限制关节活动,疼痛导致患者不敢主动背伸。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配合冷敷和体位摆放,疼痛缓解后功能多能逐步恢复。
4、固定不当:
石膏或支具固定时腕关节处于过度屈曲位,长期制动导致伸肌群挛缩。需调整外固定角度至功能位,拆除固定后通过渐进式牵拉训练恢复肌肉延展性。
5、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引发关节囊挛缩和滑膜粘连,表现为主动与被动背伸均受限。需进行关节松动术配合蜡疗,使用持续渐进式支具矫正,严重僵硬需麻醉下手法松解。
术后早期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拆除固定后每日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如握拳-伸展交替、桌面搓滚毛巾等。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可适量摄入牛奶、鸡蛋、猕猴桃等。康复期间避免提重物或突然发力,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三个月后功能仍无改善需考虑二次手术干预。
腕背侧韧带与腕伸肌腱损伤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损伤通常由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炎症反应、退行性变、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
急性期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限制腕背伸活动4-6周。固定期间可配合冰敷减轻肿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解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中药制剂如活血止痛胶囊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
3、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采用超声波促进组织修复,波长3MHz的脉冲超声效果较佳。恢复期使用蜡疗配合关节松动术可改善软组织弹性。低频电刺激能预防肌肉萎缩,治疗频次建议每周3-5次。
4、局部注射治疗:
对于顽固性疼痛可选择腕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每年不超过3次。富血小板血浆注射适用于肌腱部分撕裂,需超声引导定位。注射后需保持24小时制动,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5、手术治疗:
完全性肌腱断裂需行肌腱缝合术,术后石膏固定6周。韧带重建术适用于陈旧性损伤伴关节不稳,常采用掌长肌腱移植。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优势,可同期处理合并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康复期应避免提重物及重复性腕部动作,建议佩戴护腕3-6个月。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每日摄入量不少于1.2g/kg体重。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前臂肌力,从每日3组每组10次开始循序渐进。游泳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水温保持30-32℃为宜。若出现夜间痛或关节交锁需及时复诊,警惕创伤性关节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