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常见诱因包括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发病机制涉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与供氧减少的失衡,具体原因有冠状动脉狭窄、血管痉挛、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左心室肥厚、心动过速等。
1、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是最主要病因。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逐渐形成稳定性斑块。当狭窄程度超过百分之七十时,运动时血流无法满足心肌需求。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治疗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
2、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平滑肌异常收缩可引发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吸烟、寒冷刺激或自主神经紊乱等因素诱发血管张力异常增高,导致一过性心肌缺血。典型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有效缓解痉挛,患者需避免吸烟和突然暴露于低温环境。
3、血液携氧下降重度贫血或一氧化碳中毒时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即使冠状动脉正常也可能诱发心绞痛。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0g/L时组织供氧显著不足,轻微活动即可出现胸闷气促。需纠正贫血病因,补充铁剂、叶酸片等造血原料,严重者需输注浓缩红细胞改善氧运输能力。
4、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左心室壁增厚,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脉供血相对不足。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厚度超过12毫米,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伴胸痛。控制血压是关键,可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心肌耗氧,合并瓣膜病变需评估手术指征。
5、心动过速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颤发作时,心率增快缩短心脏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减少。心率持续超过120次/分钟易诱发心绞痛,同时增加心肌耗氧。需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合并甲亢者需治疗原发病。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运动强度以不引发胸痛为度。饮食遵循地中海模式,多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限制钠盐摄入。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诱发痉挛,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建议每3-6个月复查冠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