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肌肉萎缩是由于肌肉组织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和病理变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例如肌营养不良症。这类疾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导致肌肉细胞无法正常生长或维持功能。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风险。
2、环境因素
长期缺乏运动或久坐不动是导致肌肉萎缩的常见外部原因。肌肉需要定期活动以维持其强度和体积,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肌肉组织逐渐退化。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影响肌肉健康。
3、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自然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肌肉减少症”。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这与激素水平变化、代谢减慢等因素有关。保持适量的运动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延缓这一过程。
4、外伤
严重的肌肉损伤或骨折后长期固定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例如,腿部骨折后长时间使用石膏固定,腿部肌肉因缺乏活动而逐渐萎缩。康复期间进行适度的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5、病理变化
某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系统疾病,会直接影响肌肉功能,导致萎缩。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引发肌肉问题。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如使用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改善骨骼和肌肉健康,或使用特定药物如利鲁唑治疗ALS。
- 物理治疗:通过康复训练、电刺激疗法等方式刺激肌肉活动,帮助恢复功能。
- 生活方式调整: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和豆类,同时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或瑜伽。
肌肉萎缩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早期发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