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伴随抓挠后加重可能与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或疥疮等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神经功能异常及慢性炎症刺激。
1、湿疹:
湿疹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抓挠会导致渗出和苔藓样变。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刺激物接触或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治疗需避免搔抓,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外用糖皮质激素。
2、接触性皮炎:
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水疱,瘙痒明显。常见致敏物包括金属、化妆品或洗涤剂。治疗首要脱离致敏源,冷敷缓解症状,必要时口服抗过敏药物。
3、荨麻疹:
特征为突发的风团伴瘙痒,搔抓后风团扩大融合。可能与食物过敏、感染或物理刺激有关。急性期需服用抗组胺药物,慢性患者需排查潜在病因。
4、神经性皮炎:
长期搔抓导致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好发于颈后、肘窝等部位。情绪紧张会加重瘙痒-搔抓恶性循环。治疗需打破搔抓习惯,配合止痒药物和心理疏导。
5、疥疮:
疥螨寄生引发夜间加重的剧烈瘙痒,指缝、腕部可见隧道样皮损。具有传染性,需使用杀螨药物彻底治疗,密切接触者需同步处理。
日常护理应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碱性清洁剂。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室内保持适宜湿度。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已知过敏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A、E。若瘙痒持续两周以上、伴随发热或皮损扩散,需及时就诊排查系统性疾病。夜间瘙痒影响睡眠时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