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禽流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以及空气传播等方式传播。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活禽、注意个人卫生和加强环境消毒。
1、直接接触感染禽类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禽类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和体液中。与感染禽类直接接触,如饲养、屠宰或处理病禽,是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导致感染。建议避免接触活禽,尤其是病禽或死禽,接触后及时洗手。
2、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
禽流感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尤其是在低温潮湿的条件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笼具、衣物等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定期清洁和消毒禽类养殖场所、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是减少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
3、空气传播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尤其是在密集饲养的环境中。感染禽类咳嗽、打喷嚏或排泄时,病毒可能随飞沫扩散到空气中,被附近的人吸入。保持养殖场所通风良好,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装备,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4、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活禽:减少前往活禽市场或养殖场的频率,避免直接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
- 注意个人卫生:接触禽类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禽类养殖场所、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进行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高温消毒方法。
禽流感的传播渠道多样,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公众应提高警惕,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禽类和环境,同时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意识。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