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治疗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适当休息、药物退热、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发烧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异常、中暑、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环境通风凉爽。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热状态,若出现寒战需停止操作。
2、补充水分发烧时体内水分蒸发加快,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脱水可能加重发热症状,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补水。
3、适当休息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保持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为宜。休息时采用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通畅,使用薄毯覆盖避免着凉。
4、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但须避免与同类药物叠加使用。用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应及时就医。
5、就医治疗发热伴随意识模糊、皮疹、颈部僵硬或持续超过3天时,需立即就诊排查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细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支持为主。
发热期间应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油腻食物,室内保持50%-60%湿度有利于呼吸道舒适。每日监测体温4-6次并记录变化趋势,退热后仍须观察48小时以防反复。儿童出现发热时家长需注意其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影响散热,体温骤升时可采用温水浴辅助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