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耳朵里面疼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耳部外伤、耳部异物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外耳道炎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儿童游泳、洗澡时耳朵进水或频繁掏耳朵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感染。症状表现为耳痛、耳痒、耳道红肿,严重时可能出现黄色分泌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同时保持耳道干燥清洁。
2、中耳炎中耳炎多继发于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引发炎症。儿童表现为剧烈耳痛、听力下降、发热,婴幼儿可能哭闹不安、抓挠耳朵。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缓解疼痛。
3、耵聍栓塞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不畅可能形成硬块堵塞耳道,儿童会出现耳闷胀感、听力减退,进水后耵聍膨胀可能引发疼痛。家长不要自行掏挖,应带孩子到耳鼻喉科由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
4、耳部外伤儿童玩耍时磕碰、掏耳不当或异物划伤可能导致耳道或鼓膜损伤,表现为突发性疼痛伴出血。轻微擦伤可观察自愈,若出现持续疼痛、听力下降需就医检查鼓膜完整性,避免感染。
5、耳部异物幼儿可能将玩具零件、豆类等小物件塞入耳道,异物压迫或刺激耳道会引起疼痛、耳鸣。家长切勿自行夹取圆滑异物,避免推向深处损伤鼓膜,应立即就医由专业人员用耳镜和专用器械取出。
日常需注意避免儿童频繁掏耳朵,洗澡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止进水,感冒后及时治疗鼻腔炎症。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如出现耳痛持续超过24小时、伴随高热或耳道流脓等情况须立即就诊。定期检查儿童耳部卫生,教导不要将小物品放入耳道,玩耍时注意保护头部避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