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膜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胸部外伤等原因引起。肺膜炎是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1、细菌感染细菌性肺膜炎多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通过血液或邻近组织感染胸膜所致。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胸痛随呼吸加重是典型表现。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2、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可引起病毒性肺膜炎,通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胸痛呈刀割样,深呼吸时加剧,部分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治疗以对症为主,可选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起病缓慢,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胸水量大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确诊需通过胸水结核菌培养或PCR检测,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需6-9个月。
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引发免疫性胸膜炎,胸痛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常伴关节肿痛、皮疹等全身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进行干预。
5、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胸部穿刺伤等可直接损伤胸膜导致炎症,胸痛与外伤部位一致,可能伴随气胸或血胸。治疗需处理原发损伤,进行胸腔闭式引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防止继发感染。
肺膜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休息,减少胸膜摩擦。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补充维生素C促进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胸片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呼吸急促、持续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