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门瘙痒可能由蛲虫感染、尿布皮炎、过敏反应、肛周湿疹、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驱虫治疗、局部用药、抗过敏治疗、皮肤护理、抗真菌药物等方式缓解。
1、蛲虫感染蛲虫感染是儿童肛门瘙痒最常见原因,夜间成虫在肛周产卵会引发剧烈瘙痒。患儿可能伴有睡眠不安、食欲减退等症状。确诊需通过透明胶带粘贴肛周检出虫卵。治疗常用阿苯达唑颗粒、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同时需对衣物床单煮沸消毒,家庭成员需同步治疗。
2、尿布皮炎尿液粪便刺激导致的皮肤炎症,表现为肛周皮肤潮红、丘疹。与尿布更换不及时、腹泻、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有关。护理需保持臀部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涂抹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形成保护层。严重时需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
3、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或接触性过敏可引发肛周瘙痒,常见过敏原有牛奶、鸡蛋、洗涤剂残留等。可能伴随荨麻疹、腹泻等症状。需排查过敏原并回避,急性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母乳喂养母亲需调整饮食。
4、肛周湿疹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红斑、脱屑伴抓痕,与局部潮湿、摩擦刺激有关。护理需避免过度清洗,穿着纯棉内衣。急性期使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选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5、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患儿,肛周出现卫星状红疹伴白色鳞屑。确诊需刮取皮屑镜检,治疗选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散,严重者口服氟康唑。需同时治疗可能存在的鹅口疮。
日常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选择无香料婴儿湿巾,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并及时更换尿布。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若瘙痒持续超过一周、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肛周脓肿等严重情况。避免让儿童抓挠患处以防继发感染,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