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形态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则需手术治疗。稳定型骨折包括Evans-Jensen分类中的I型和II型,骨折线位于转子间且无明显移位;不稳定型骨折包括III型、IV型和V型,骨折线涉及转子间及转子下区域,伴有明显移位或粉碎性骨折。
1、稳定型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固定和外固定器使用。卧床休息可减少骨折部位的负荷,牵引固定有助于保持骨折端的对位,外固定器则提供额外的稳定性。保守治疗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避免手术风险。
2、不稳定型骨折需采用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通过髓腔内植入钢钉,提供轴向稳定性;钢板螺钉固定通过钢板和螺钉固定骨折端,适用于粉碎性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或关节面受损的患者。
3、康复治疗在骨折愈合后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可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功能锻炼包括步行训练和平衡训练,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饮食和钙质补充,促进骨折愈合和骨密度增加。
4、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关键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和跌倒的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服用钙质补充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人应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避免湿滑地面和不稳定家具,定期进行平衡训练和肌力训练。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类和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稳定型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需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预防措施在骨折愈合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