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药物主要分为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及钾通道开放剂等五类。
1、硝酸酯类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发作。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这类药物起效快,适用于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用药期间需避免突然停药,防止反跳性心绞痛。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的患者,但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
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扩张冠状动脉,常用药物包括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适用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可能引起下肢水肿、头痛等副作用。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需警惕心动过缓风险。
4、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肌梗死风险,但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概率。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
5、钾通道开放剂钾通道开放剂通过激活钾通道扩张冠状动脉,代表药物为尼可地尔。适用于对传统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可能引发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与其他血管扩张剂合用需注意低血压风险。
心绞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若出现胸痛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休息时发作,应立即就医评估病情变化。药物选择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合并症及药物相互作用综合考量,必要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