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代谢手术、血糖监测等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是基础治疗手段,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重对超重患者尤为重要,体重下降可显著改善血糖代谢。戒烟限酒能减少血管并发症风险。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延缓病情进展。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是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可刺激胰岛素分泌。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作用快速适合餐后血糖控制。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通过肠促胰素调节血糖。不同机制药物常需联合使用。
3、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可维持空腹血糖平稳。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兼顾基础与餐时需求。胰岛素泵治疗适合血糖波动大的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恢复β细胞功能。注射技术培训对保证疗效至关重要,需定期评估治疗方案。
4、代谢手术袖状胃切除术通过减少胃容量限制进食。胃旁路手术改变食物消化吸收路径。手术可使大部分肥胖患者糖尿病缓解。术前需全面评估手术适应症和风险。术后需要终身营养监测和维生素补充。严格筛选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优于药物治疗。
5、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帮助调整治疗方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定期眼底检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监测指标指导个体化治疗调整。
2型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项目,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神经病变和心血管评估。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与医疗团队保持良好沟通。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控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发生。记录血糖变化和用药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