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阑尾炎手术伤口通常为3个直径5-10毫米的小切口,分别位于脐部、左下腹及耻骨上方,术后瘢痕呈线状且较隐蔽。
1、脐部切口:
脐周切口长度约5毫米,利用脐部天然褶皱隐藏瘢痕。此处为腹腔镜主操作通道,术后可能伴有轻微牵拉感,需保持干燥避免感染。切口愈合后多呈横向细线状,肉眼几乎不可见。
2、左下腹切口:
左下腹麦氏点附近切口约10毫米,用于放置抓钳等器械。该位置肌肉层较薄,术后疼痛感相对明显,可能出现短暂皮下淤青。愈合后瘢痕纵向分布,穿衣时可完全遮盖。
3、耻骨上切口:
耻骨联合上方2厘米处辅助切口约5毫米,作为引流或辅助操作通道。此处皮肤张力较大,拆线前需避免剧烈活动。瘢痕最终多融合于阴毛生长区,隐蔽性最佳。
4、瘢痕特征:
微创切口瘢痕呈淡红色线状,6个月后逐渐褪色成肤色。相比传统开腹手术20厘米瘢痕,微创瘢痕总长度不足3厘米。早期可能伴有轻微硬结,通过局部按摩可促进软化。
5、愈合过程:
术后7天拆除缝线,2周内避免沾水。1个月后瘢痕进入重塑期,可使用医用硅酮敷料抑制增生。3个月后瘢痕基本稳定,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术后建议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鲜枣等水果。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6周内避免卷腹、深蹲等腹部发力动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淋浴后及时用无菌敷料覆盖。若出现切口红肿渗液、持续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