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药物管理和并发症观察。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切口感染预防、渐进式饮食恢复、适度活动促进康复、规范用药及异常症状监测。
1、切口护理:
术后24小时内保持敷料干燥,避免沾水。每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淋浴时可使用防水敷贴,术后7-10天门诊拆线。避免抓挠或挤压伤口,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减轻张力。
2、饮食过渡:
麻醉清醒后先试饮少量温水,无呕吐再过渡至流食如米汤、藕粉。术后2-3天逐步添加软烂面条、蒸蛋等半流食,1周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产气及高脂食物,推荐少食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3、活动指导:
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协助下床慢走。2周内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弯腰,防止腹压增高导致切口裂开。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和深呼吸练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
4、用药管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甲硝唑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等镇痛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服用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出现皮疹、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
5、并发症监测:
警惕持续发热超过38.5℃、剧烈腹痛或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可能提示腹腔感染或肠粘连。术后1个月避免游泳、盆浴等可能污染伤口的行为,恢复期出现切口渗血、化脓等需立即处理。
术后康复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粥、南瓜羹补充能量,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6周内避免竞技性体育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3个月内避免进行腹部力量训练。出现持续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需及时就医排查肠功能障碍。
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合并手术禁忌症或患者拒绝手术的情况。主要适应症包括炎症局限未穿孔、全身状况稳定、无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影像学证实无脓肿形成以及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者。
1、炎症局限:
早期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轻度白细胞升高,炎症尚未扩散至浆膜层。这类患者通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腹痛程度及血象变化。
2、手术禁忌:
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异常或近期心肌梗死等手术高风险因素时,非手术治疗成为首选。这类患者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纠正基础疾病,待全身状况改善后再评估手术必要性。
3、拒绝手术:
部分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手术干预,需充分告知保守治疗可能存在的复发风险。治疗方案需包含足疗程抗生素和肠道休息,建议治疗后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评估阑尾情况。
4、无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确认无穿孔、脓肿或肠梗阻等并发症是非手术治疗的前提条件。增强CT检查能准确评估阑尾周围渗出范围,若发现阑尾周围脓肿直径小于3厘米可尝试经皮引流联合药物治疗。
5、特殊人群:
高龄患者或多系统疾病患者手术风险显著增高,非手术治疗需采用阶梯式策略。初始治疗无效时需及时调整抗生素方案,出现腹膜刺激征或感染指标持续升高应考虑中转手术。
非手术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流质饮食,避免剧烈活动。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建议每半年进行腹部超声随访,关注右下腹是否出现异常包块。出现反复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必要时考虑择期阑尾切除术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