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患者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患处、减少衣物摩擦、调整饮食结构、及时就医用药。毛囊炎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及温和清洁产品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出汗后及时擦干皮肤褶皱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洗澡后轻柔拍干水分,禁止用力擦拭。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血糖控制,高血糖环境易加重感染。
2、避免搔抓患处瘙痒时可用冷敷或炉甘石洗剂缓解,指甲需修剪平整。反复搔抓会导致细菌扩散,可能引发疖、痈等深部感染。儿童患者可佩戴棉质手套,夜间睡眠时注意约束双手。若出现红肿热痛加剧或发热,提示感染加重。
3、减少衣物摩擦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化纤材质刺激皮肤。颈部、背部等易摩擦部位可垫纱布隔离。男性剃须时注意工具消毒,女性脱毛后需涂抹舒缓乳液。长期卧床者需每两小时翻身,防止局部受压导致毛囊损伤。
4、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过敏体质者需排查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多饮水促进代谢,但需避免酒精及辛辣食物刺激。合并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皮肤褶皱处汗液潴留。
5、及时就医用药轻度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者需口服头孢氨苄等抗生素。真菌性毛囊炎需使用酮康唑洗剂或特比萘芬乳膏。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免疫缺陷、激素水平异常等潜在病因,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毛囊炎恢复期应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剧烈出汗。贴身衣物需每日更换并用沸水烫洗,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等物品。恢复后仍需观察皮肤状态,出现新发红疹或脓疱应及时复诊。慢性毛囊炎患者可定期使用抗菌沐浴露预防复发,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破坏皮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