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40/70属于严重低血压,可能导致器官供血不足。低血压可能由脱水、药物副作用、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严重感染等因素引起。
1、脱水体液大量流失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常见于高温作业、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水,或腹泻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时需静脉输液补充生理盐水。
2、药物副作用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利尿剂可能过度降低血压。老年人联合用药时更易出现药物性低血压,表现为服药后头晕加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不可自行停药。
3、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会减弱心脏泵血功能,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骤降。可能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治疗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必要时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4、内分泌失调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血压调节。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怕冷、浮肿等特征性表现,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改善,如氢化可的松、左甲状腺素钠等。
5、严重感染脓毒症会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和微循环障碍,导致感染性休克。典型表现为高热寒战后血压急剧下降,需紧急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同时进行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长期低血压患者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先坐起30秒再站立。饮食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每日饮用淡盐水200-300毫升。穿着弹力袜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适度进行游泳、快走等运动能增强血管张力。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