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可能对宝宝产生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与感染类型、孕期阶段及治疗及时性有关。阴道炎主要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类型,需根据病原体类型评估风险。
阴道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等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关联性较强,其产生的炎症因子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新生儿口腔或尿布区真菌感染,表现为鹅口疮或皮肤红斑。滴虫性阴道炎虽母婴垂直传播概率较低,但可能增加产后感染风险。孕期激素变化使阴道环境更易滋生致病菌,需通过白带常规检查明确诊断。
部分阴道炎如无症状的轻度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对胎儿影响较小,但妊娠期免疫力下降可能使感染进展。哺乳期母亲患真菌性阴道炎时,若未规范治疗可能通过接触传播引发婴儿鹅口疮。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时,接触产道中的B族链球菌等病原体可能引发肺炎或败血症。妊娠早期严重感染可能干扰胚胎着床,中晚期感染则更易诱发宫缩。
孕妇出现分泌物异常、瘙痒或异味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妊娠期治疗需选择对胎儿安全的局部抗真菌药或抗生素,如克霉唑栓剂或克林霉素乳膏。日常需穿透气棉质内裤,避免过度清洗阴道,保持外阴干燥。饮食上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控制糖分摄入以减少真菌滋生风险。定期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分泌物变化,以便及时筛查和处理阴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