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长息肉是否严重需根据息肉性质决定,多数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类型存在恶变风险。胃息肉可能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因素有关,常见类型包括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
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体积较小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不适,但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可能引发上腹隐痛、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恶变概率较低,而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者需警惕癌变可能。内镜下切除是处理高危息肉的主要方式,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情况。
腺瘤性息肉具有明确癌变倾向,病理检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属于癌前病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胃息肉常为多发性,癌变风险显著增高。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贫血、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需要消化内科与胃肠外科联合评估治疗。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腌制、熏烤等高亚硝酸盐食物。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规范进行根除治疗。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并按时完成胃镜随访计划。出现黑便、持续呕吐、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