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和下尿路的分界是膀胱。上尿路包括肾脏和输尿管,主要负责尿液的生成和输送;下尿路包括膀胱和尿道,主要负责尿液的储存和排出。肾脏通过过滤血液生成尿液,尿液经输尿管输送至膀胱,膀胱储存尿液至一定量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1、肾脏:肾脏是上尿路的核心器官,位于腹腔后部,主要负责过滤血液、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单位过滤血液,生成尿液,尿液经肾盂收集后进入输尿管。肾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常见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等。
2、输尿管: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负责将肾脏生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输尿管长约25-30厘米,直径约3-4毫米,具有蠕动功能,帮助尿液顺利流动。输尿管阻塞可能导致肾积水,常见原因包括结石、肿瘤等。
3、膀胱:膀胱是下尿路的主要器官,位于盆腔内,主要负责尿液的储存。膀胱壁由平滑肌组成,具有伸缩性,可储存300-500毫升尿液。膀胱充盈时,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产生尿意。膀胱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常见疾病包括膀胱炎、膀胱癌等。
4、尿道: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界的管道,负责尿液的排出。男性尿道长约18-22厘米,女性尿道长约4厘米。尿道内壁有黏膜,可分泌黏液保护尿道。尿道感染可能导致尿痛、尿急等症状,常见疾病包括尿道炎、尿道结石等。
5、分界意义:上尿路和下尿路的分界有助于明确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便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上尿路疾病多与尿液生成和输送有关,下尿路疾病多与尿液储存和排出有关。了解分界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泌尿系统的健康与饮食、运动密切相关。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避免长时间憋尿,减少膀胱压力;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尿路感染。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维护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