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在中医辨证中属于胸痹、心悸范畴,主要与气虚血瘀、痰浊闭阻、气滞血瘀、寒凝心脉、阴虚阳亢等证型相关。中医治疗需根据具体证型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理气活血、温阳散寒、滋阴潜阳等治法。
一、气虚血瘀长期劳累或久病耗气导致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而血行不畅。患者多见胸闷隐痛、气短乏力、舌淡紫有瘀斑。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含黄芪、当归等益气活血药。中成药如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等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日常可适度练习八段锦以调畅气血。
二、痰浊闭阻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浊,阻滞心脉气血运行。表现为胸痛窒闷、形体肥胖、苔腻脉滑。瓜蒌薤白半夏汤能化痰宽胸,常用中药包括瓜蒌、薤白等。复方丹参滴丸可辅助祛痰化瘀。饮食需控制油脂摄入,推荐薏苡仁粥健脾化湿。
三、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引发血脉瘀阻。症状多见胸胁胀痛、疼痛走窜、舌暗红。血府逐瘀汤中柴胡、枳壳等可疏肝理气,配合川芎、红花活血。速效救心丸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可配合太冲穴按摩疏肝。
四、寒凝心脉素体阳虚或外寒侵袭,导致心脉挛急收引。典型表现为猝然心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当归四逆汤中桂枝、细辛能温通心阳,中成药选用冠心苏合丸。冬季需注意保暖,艾灸内关穴有温通之效。
五、阴虚阳亢肾阴亏虚致虚火上扰,心脉失于濡养。常见心悸怔忡、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天王补心丹以生地、麦冬滋阴,配合黄连清火。稳心颗粒可调节心律。宜食用百合银耳羹滋阴,避免熬夜伤阴。
心肌缺血患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自行配伍。日常应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禁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合并严重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需及时中西医结合救治。情志调摄方面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舒缓压力,建立规律作息有助于气血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