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治疗方式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肠梗阻可能与肠粘连、肠扭转、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腹痛腹痛是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腹痛可能与肠管蠕动增强、肠壁缺血等因素有关。轻度腹痛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严重腹痛需遵医嘱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解痉药物。
2、腹胀腹胀多由肠腔内气体和液体积聚导致,腹部膨隆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高位梗阻腹胀较轻,低位梗阻腹胀明显。可通过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缓解,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3、呕吐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出现粪样物。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晚。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需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4、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停止排便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气。该症状提示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需通过腹部X线、CT等检查明确梗阻部位。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如肠粘连松解术、肠扭转复位术等。
5、全身症状肠梗阻晚期可能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提示发生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需紧急手术治疗,如肠切除吻合术,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调理,术后早期进食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坚硬难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情况,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