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胃肠减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负压吸引排出胃肠道内积存的气体和液体,从而降低肠腔内压力、缓解腹胀、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胃肠减压利用导管经鼻腔或口腔插入胃或肠道,连接负压装置持续吸引。这一操作能直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对梗阻部位的机械性压迫,防止肠管过度扩张导致缺血坏死。同时通过降低肠腔内压力,有助于恢复肠壁微循环,减轻局部水肿。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减压可刺激肠蠕动功能恢复。在机械性肠梗阻中,减压能为手术争取时间并降低术中肠管破裂风险。部分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经有效减压后可能避免手术干预。
实施胃肠减压需配合禁食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压期间需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及通畅度,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若出现血性引流液或腹痛加剧需警惕肠绞窄可能。减压效果通常体现在腹胀减轻、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对于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者,胃肠减压仅为术前准备措施,仍需手术解除梗阻病因。
术后早期胃肠减压可预防吻合口瘘,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停止。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引发鼻腔黏膜损伤或吸入性肺炎,需加强口腔护理。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减少反流风险,避免牵拉导管。医护人员需记录24小时引流量作为补液参考,引流液突然减少可能提示导管堵塞或位置偏移,需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