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病毒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手眼接触、共用毛巾等。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严重时需就医。
1、病毒感染
病毒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腺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占70%以上。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也可能引发。病毒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揉眼睛,或与感染者共用毛巾、枕头等。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健身房也是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病毒浓度高会增加感染风险。例如,在流感季节或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空气干燥、灰尘多、紫外线强等环境也可能刺激结膜,使其更易感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是预防的关键。
3、自身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性结膜炎。长期疲劳、压力大、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免疫系统功能较弱,难以抵御病毒侵袭。增强免疫力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实现。
4、治疗与护理
病毒性结膜炎通常具有自限性,7-14天内可自愈。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如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冷敷减轻红肿。避免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因其对病毒无效。若症状严重或持续超过两周,需就医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5、预防措施
预防病毒性结膜炎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外出后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在公共场所佩戴防护眼镜,减少病毒侵入的机会。
病毒性结膜炎虽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眼部不适,及时采取正确措施,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