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CT检查通常建议在疑似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或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下进行。主要有胸痛原因待查、冠状动脉病变筛查、心脏结构异常评估、心脏手术前规划、心肌病诊断等适应症。
1、胸痛原因待查持续性胸痛或胸闷患者若心电图、心肌酶等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需通过心脏CT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典型心绞痛症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CT可清晰显示血管斑块位置与程度。对于非典型胸痛患者,CT能帮助鉴别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急重症。
2、冠状动脉病变筛查存在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症状人群,心脏CT可早期发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对于支架术后或搭桥手术患者,CT能无创评估血管再狭窄情况。钙化积分扫描适用于中危人群心血管风险分层,较传统风险评估更具预测价值。
3、心脏结构异常评估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病变或心腔扩大时,CT能三维重建观察瓣膜钙化程度及心腔容积。疑似先天性心脏病如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CT可明确解剖畸形细节。心肌病患者通过CT能鉴别肥厚型心肌病与心脏淀粉样变性等特殊类型。
4、心脏手术前规划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者,CT可评估乳内动脉等桥血管取材条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需通过CT精确测量瓣环径线及冠状动脉开口高度。复杂先心病矫治手术依赖CT提供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术式设计。
5、心肌病诊断临床怀疑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时,CT灌注成像可检测微循环障碍。心脏结节病、血色病等浸润性疾病通过CT特征性表现协助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脂肪浸润征象在CT上呈现典型低密度影。
进行心脏CT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及碘过敏史,妊娠期女性应避免增强扫描。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监测肌酐变化。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若出现新发胸痛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