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结、发热寒战、乳汁分泌异常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抗生素治疗、排空乳汁、中药外敷、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
1、乳房红肿热痛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症状为乳房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并伴随明显疼痛,触诊可发现患处质地变硬。这与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有关。患者需暂停患侧哺乳,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同时用40℃左右温毛巾湿敷缓解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2、乳房硬结乳汁淤积形成的硬结是典型表现,触摸时可发现边界不清的肿块,按压有胀痛感。这与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汁滞留有关。建议哺乳前热敷并沿乳腺管走向按摩,哺乳后冷敷减轻水肿。可配合服用乳癖消片等中成药,若48小时未缓解需就医排除乳腺脓肿。
3、发热寒战当细菌经乳头裂口侵入乳腺组织时,可能出现38.5℃以上高热伴寒战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此时需立即就医,通常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发热期间应暂停哺乳并及时排空乳汁。
4、乳汁异常炎症可能导致乳汁变稠、颜色发黄或含有脓血性分泌物。发现乳汁性状改变时应停止患侧哺乳,避免婴儿摄入感染性乳汁。保持乳汁通畅排出是关键,可配合使用蒲公英颗粒等清热解毒类药物,必要时需做乳汁细菌培养。
5、腋窝淋巴结肿大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这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随着炎症控制,淋巴结会逐渐缩小。治疗期间应避免压迫腋窝,穿着宽松内衣。若形成脓肿需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并送脓液培养指导用药。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饮食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鱼汤、瘦肉粥等。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纠正婴儿含接姿势。每2-3小时规律排空乳汁,夜间可用吸奶器维持泌乳。出现持续高热或乳房皮肤发紫等表现时须急诊处理,避免发生败血症或乳腺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