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咳嗽吐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这些症状可能由感冒、胃肠炎、肺炎、过敏反应、支气管炎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每半小时复测体温。若手脚冰凉预示体温可能继续升高,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
2、补充水分呕吐后需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每次5-10毫升,间隔10分钟。可选用苹果汁、米汤等温和液体,避免牛奶、果汁等刺激性饮品。观察尿量判断脱水程度,6小时无排尿需就医。呕吐剧烈时可暂禁食1-2小时后再尝试补水。
3、调整饮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粥、面条等低脂低纤维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油炸、辛辣等难消化食物。咳嗽期间忌食甜腻零食,防止痰液粘稠。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缩短单次喂养时间。
4、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退热,需按体重计算剂量。咳嗽痰多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干咳可使用右美沙芬。呕吐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多潘立酮,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所有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就医检查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需及时就诊。出现喷射性呕吐、血便、抽搐等危急症状应立即送医。医生会通过血常规、胸片等检查判断病因,严重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哮喘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现症状应提早就医。
家长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呕吐后及时漱口。每日监测体温4次并记录变化趋势,观察咳嗽频率和痰液性状。保持居室湿度在50%-60%,避免二手烟刺激。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症状反复或出现新发皮疹、关节肿痛等表现,需复诊排除川崎病等特殊疾病。日常注意手卫生,流感季节避免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