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月经一般持续3到7天,出血量约为20到60毫升。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受到年龄、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1、年龄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可能不稳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规律。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可能出现变化,部分人会出现月经量减少或增多。
2、激素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直接影响子宫内膜生长和脱落。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
3、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过厚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子宫内膜过薄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疾病也会影响月经量和持续时间。
4、生活习惯长期精神紧张、过度节食、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或闭经。吸烟、饮酒可能影响激素代谢,导致月经不规律。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
5、疾病因素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痛经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月经量异常增多。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引起月经周期改变。盆腔炎可能导致月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建议女性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情况,使用月经杯或卫生巾数量评估出血量。出现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月经期超过7天、月经量明显增多或减少、非经期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节食,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维持月经健康。月经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选择透气卫生用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