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激素替代治疗、视力监测、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术后恢复期间可能出现头痛、尿崩症、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1、伤口护理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用手触碰。头部敷料应定期更换,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或异常分泌物。如出现发热、切口疼痛加剧,可能提示感染,需立即联系术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低头动作,防止伤口裂开。
2、激素替代垂体瘤术后常需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氢化可的松片用于替代肾上腺功能,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甲状腺功能。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激素水平,避免自行增减药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肾上腺危象,出现乏力、低血压等危险情况。
3、视力监测肿瘤压迫视神经者术后需每日自查视野变化。若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加重或复视,可能提示视神经水肿或出血。部分患者需使用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必要时需眼科会诊进行视野检查。
4、饮食调整术后初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低盐、高蛋白饮食。尿崩症患者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防止水中毒。
5、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需复查垂体MRI评估肿瘤切除情况,每3-6个月检测激素水平。长期随访中如出现多饮多尿、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垂体功能减退。部分复发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
垂体瘤术后恢复期通常需要3-6个月,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禁止游泳、举重等可能增加颅内压的活动。心理上需正视疾病,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主诊医生沟通。术后1年内避免高空作业或驾驶等高风险行为,确保神经系统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