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流产手术需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决定,通常孕6周内可考虑药物流产,孕7周后需手术干预。
1、胚胎发育阶段:
妊娠5周内胚胎尚未完全着床,此时终止妊娠对子宫损伤较小。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孕囊位置及大小,排除宫外孕风险后可选择适宜方案。
2、药物流产条件:
适用于停经49天内的宫内妊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使胚胎自然排出,成功率约90%。需在用药后复查超声确认流产完全性。
3、手术流产时机:
孕7-10周采用负压吸引术,孕10-12周需钳刮术。手术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手术风险。
4、并发症风险:
短期内重复流产可能引发宫腔粘连、月经失调。术后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及异常阴道分泌物,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5、心理干预需求:
流产后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建议通过心理咨询疏导。伴侣支持及专业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
流产后需卧床休息3-5天,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搭配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宫腔积血排出,但需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行为。术后2周复查超声,出现持续腹痛或大出血需立即就医。避孕措施应在流产后即时落实,推荐短效避孕药或避孕环等长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