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常见感染途径有皮肤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力下降、滥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性接触传播等。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人体正常菌群平衡被破坏时可能引发感染。
1、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皮肤或黏膜出现破损时,念珠菌可通过创面侵入深层组织。长期浸渍的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以及口腔、阴道等湿润环境更易发生感染。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抓挠可降低感染风险。
2、免疫力下降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人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群体,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抑制念珠菌过度繁殖。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和定期监测。
3、滥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念珠菌大量增殖。长期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引发口腔念珠菌病或消化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医嘱,必要时配合益生菌调节。
4、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水平过高会改变阴道等部位的微环境,促进念珠菌生长。糖尿病患者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时需警惕念珠菌性阴道炎,通过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
5、性接触传播念珠菌性龟头炎或阴道炎可通过性行为传播。伴侣双方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接触。日常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衣有助于预防感染。
预防念珠菌感染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控制基础疾病、避免滥用药物、注意个人卫生等。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感染部位开具制霉菌素、氟康唑、克霉唑等抗真菌药物。日常可适量摄入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选择无糖产品。女性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化纤内裤,游泳后及时清洗身体等措施均有助于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