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饥饿性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未进食导致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常见于饮食不规律或长时间空腹的人群。治疗包括及时补充糖分、调整饮食结构和避免长时间空腹。
1、长时间未进食是饥饿性低血糖的直接原因。人体在空腹状态下,血糖主要来源于肝脏中储存的糖原分解。当糖原耗尽后,血糖水平会逐渐下降,导致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出汗等。
2、饮食不规律或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也可能引发低血糖。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若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尤其在长时间空腹后更为明显。
3、某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诱发低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或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容易因代谢异常导致低血糖。
4、生理因素如运动过量或能量消耗过大也会引发低血糖。剧烈运动后,体内血糖被大量消耗,若未及时补充能量,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治疗方法包括:
及时补充糖分: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立即食用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或葡萄糖片,快速提升血糖水平。
调整饮食结构:日常饮食应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长时间空腹。
避免剧烈运动后空腹:运动后应及时补充能量,如食用香蕉、酸奶或坚果,维持血糖稳定。
对于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的人群,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疾病或药物使用不当等问题,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和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