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巨型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夹闭手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载瘤动脉闭塞术和搭桥手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
1、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部位,使用弹簧圈或液体栓塞剂填塞瘤腔。该方法创伤小,适用于瘤颈较窄、解剖位置复杂的病例。术后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并定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复查。
2、开颅夹闭手术:
在显微镜下直接暴露动脉瘤,用钛合金动脉瘤夹夹闭瘤颈。适合瘤体巨大、压迫神经或介入治疗失败的病例。手术需考虑动脉瘤位置与周围脑组织、颅神经的解剖关系,可能伴随脑脊液漏、感染等风险。
3、血流导向装置植入:
在载瘤动脉内置入密网支架改变血流方向,促使瘤内血栓形成。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或梭形动脉瘤,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12个月。该技术能保留载瘤动脉通畅,但存在装置移位、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4、载瘤动脉闭塞术:
通过球囊闭塞试验评估侧支循环后,永久性闭塞载瘤动脉。适用于无法保留载瘤动脉的巨大型或蛇形动脉瘤,术前需确认Willis环代偿良好。可能引起脑缺血症状,需严密监测神经功能变化。
5、搭桥手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
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建立侧支循环,再孤立切除动脉瘤。适用于复杂型巨大型动脉瘤或载瘤动脉无法保留者。手术难度大,需分阶段进行,术后可能出现搭桥血管闭塞、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
患者术后应保持血压稳定在120-140/80-90毫米汞柱,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3个月内禁止游泳、瑜伽等可能引起颅内压波动的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A或MRA,关注视力、言语等神经功能变化,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需立即就医。心理上需缓解对脑出血复发的焦虑,可通过正念冥想调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