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37.8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适当休息、药物退热、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保持室内通风,调整室温至适宜范围,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
2、补充水分发热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和咖啡因饮品。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儿童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
3、适当休息暂停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采用半卧位缓解呼吸不适。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复测一次。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如头痛、咳嗽等,为诊疗提供参考。
4、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度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避免阿司匹林用于儿童退热。注意药物过敏史,不同退热药物不可混用,需间隔4-6小时。
5、就医检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皮疹、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应警惕。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测判断感染类型。
发热期间宜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避免油腻辛辣。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可适量饮用菊花茶、柠檬水。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观察体温曲线变化,避免过度捂热或受凉。若退热后出现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物防止着凉。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2-3天,确认无反复发热及其他异常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