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需注意术后护理、用药规范、用眼卫生、定期复查及异常症状监测。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避免感染、控制用眼强度、防止外伤、遵医嘱用药和观察恢复情况。
1、避免感染:
术后一周内避免污水进入眼内,洗头时采用仰卧位并用无菌敷料遮盖术眼。禁止游泳、泡温泉等可能污染眼睛的活动。保持眼周清洁,擦拭分泌物时使用无菌棉签从内向外单向清洁。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减少粉尘刺激。
2、控制用眼: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每用眼30分钟需闭眼休息5分钟。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强光环境下建议使用偏光镜。夜间看电视需保持室内适度照明,避免瞳孔剧烈收缩影响人工晶体稳定性。
3、防止外伤: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篮球、拳击等对抗性运动需暂停。睡眠时佩戴防护眼罩,防止无意识揉眼。儿童或宠物接触时需特别注意保护术眼,避免意外碰撞。
4、规范用药: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激素类眼药水,不同药物需间隔10分钟以上。滴药前清洁双手,瓶口避免接触睫毛,滴药后按压泪囊区3分钟。出现眼压升高或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就医。
5、监测恢复:
术后出现眼红加重、视力骤降、闪光感或持续眼痛需及时就诊。定期检查眼压和眼底情况,人工晶体位置异常需手术调整。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血糖波动可能影响切口愈合。
术后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促进伤口愈合,适量补充深海鱼类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眼部炎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控制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内以防眼压升高。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三个月后经医生评估方可恢复游泳等水上活动。保持每日7-8小时规律睡眠,午休时使用高枕减少眼部充血。术后视力稳定前避免驾驶车辆,外出尽量有人陪同以防跌倒。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护理康复需重点关注眼部保护、用药规范、感染预防、视力训练及定期复查。术后恢复效果与护理措施密切相关,科学护理可促进视力功能重建。
1、眼部保护:
术后需佩戴防护眼罩避免揉眼或外力撞击,睡眠时使用硬质眼罩防止无意识触碰。避免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两周内禁止游泳、洗桑拿等可能造成眼部进水的活动,洗脸时用湿毛巾避开术眼周围擦拭。
2、用药规范: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常见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炎滴眼液需按疗程足量使用,不可自行增减次数。滴药前清洁双手,瓶口避免接触睫毛,两种药物间隔5分钟以上。
3、感染预防:
保持术眼清洁干燥,术后一周内避免洗头以防污水入眼。居住环境定期通风消毒,避免接触粉尘、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出现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等感染征兆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处理。
4、视力训练:
术后2周开始进行视觉刺激训练,使用红球、黑白卡片等引导婴幼儿追视。大龄儿童可通过拼图、穿珠等精细动作训练促进双眼协调。训练需循序渐进,每日3次每次10分钟,避免视疲劳。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进行视力、眼压、眼底等系统检查。婴幼儿需特别关注屈光状态变化,必要时及时配镜矫正。长期随访需持续至视觉发育成熟期约8-12岁,防止弱视发生。
术后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鱼类、蛋类及豆制品。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每日适量户外活动,但需避开风沙天气。建立规律的用眼习惯,每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远眺6米外景物20秒。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视物行为变化,记录异常情况随诊时向医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