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竭。HIV感染者可能经历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期会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急性期症状类似流感,如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无症状期可能持续数年;艾滋病期表现为体重下降、长期发热、慢性腹泻、皮肤病变等。
1、急性期症状:感染HIV后2-4周内,约50%-70%的人会出现急性期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1-2周内自行消退。
2、无症状期:急性期后进入无症状期,可持续数年甚至10年以上,期间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但无明显症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
3、艾滋病期:当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μL时,进入艾滋病期,表现为严重免疫缺陷,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如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4、皮肤病变:艾滋病患者常见皮肤病变,如带状疱疹、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等,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有关。
5、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头痛、肢体麻木等,可能与HIV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机会性感染有关。
艾滋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HIV感染者应定期监测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以延缓疾病进展。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定期检测等。社会对艾滋病的理解和关爱同样重要,消除歧视,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