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高发人群主要包括有肝胆疾病史、多胎妊娠、高龄妊娠、既往妊娠胆汁淤积史及家族遗传倾向的孕妇。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等,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1、肝胆疾病史孕前患有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的孕妇更易发生胆汁淤积。这类孕妇的肝胆系统功能原本存在异常,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加重胆汁排泄障碍。建议这类孕妇在孕早期就进行肝功能监测,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血清胆汁酸水平。
2、多胎妊娠怀有双胎或多胎的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单胎妊娠,过高的雌激素会抑制肝细胞膜上的胆汁转运蛋白功能,导致胆汁酸排泄受阻。多胎孕妇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概率约为单胎孕妇的5倍,需要加强产前检查频率。
3、高龄妊娠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肝脏代谢功能逐渐减退,对妊娠期激素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胆汁酸转运效率减弱,这使得高龄孕妇更易出现胆汁淤积症状。建议高龄孕妇避免高脂饮食,适当补充水飞蓟素等护肝成分。
4、既往胆汁淤积史曾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可达90%。这类孕妇可能存在ABCB4基因突变等遗传缺陷,导致磷脂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对这类高危人群应从妊娠12周开始定期监测胆汁酸指标,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熊去氧胆酸。
5、家族遗传倾向有直系亲属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发病风险增加。某些基因多态性会影响胆汁酸合成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如ATP8B1、ABCB11等基因变异。具有家族史的孕妇应进行遗传咨询,妊娠期间保持低脂饮食,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胆汁淤积的药物。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需保持清淡饮食,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每日保证足够饮水量。可适量进食南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胆汁酸排泄。建议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皮肤刺激,避免搔抓造成皮肤感染。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胆汁代谢的药物,切勿自行服用中药偏方。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轻度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