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主要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两大类,具体分型包括舌型骨折、关节压缩型骨折、粉碎型骨折、载距突骨折、前突骨折等。跟骨骨折的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舌型骨折舌型骨折指跟骨后关节面与跟骨结节间发生的骨折,骨折线呈斜行或垂直走向。此类骨折多由高处坠落时足跟着地导致,可能伴有跟腱牵拉损伤。X线侧位片可见特征性的舌状骨块,CT扫描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移位程度。治疗需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选择保守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2、关节压缩型骨折关节压缩型骨折表现为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属于关节内骨折的常见类型。损伤机制为轴向暴力使距骨撞击跟骨关节面,常导致关节面台阶样畸形。此类骨折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需通过CT评估关节面塌陷程度,移位超过2毫米通常需要手术重建关节面。
3、粉碎型骨折粉碎型骨折指跟骨多平面断裂伴明显移位,常见于高能量损伤。骨折线可累及跟骰关节、距下关节等多个部位,跟骨宽度和高度均发生改变。这类骨折治疗难度大,多需采用外侧扩大入路进行钢板螺钉固定,术后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4、载距突骨折载距突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发生在跟骨内侧支撑结构。单独载距突骨折较少见,多伴有其他类型骨折。由于载距突参与构成跗管,骨折可能压迫胫神经血管束。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移位明显者需手术复位避免后期足弓塌陷。
5、前突骨折前突骨折涉及跟骰关节面,常因足部强力内翻或外翻暴力导致。骨折块较小易被忽视,但可能影响中足稳定性。X线斜位片和CT三维重建有助于诊断,移位骨折需进行微型钢板或螺钉固定。漏诊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和步态异常。
跟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制动并抬高患肢,冰敷减轻肿胀。无论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期均需循序渐进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康复期间建议使用矫形鞋垫分散足跟压力,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