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可能与尿失禁有关,但并非直接因果关系。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神经损伤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而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通过血管病变间接影响泌尿功能。
高血压导致全身小动脉硬化,可能影响肾脏血流灌注,进而引发夜尿增多或急迫性尿失禁。部分降压药物如利尿剂会增加排尿频率,α受体阻滞剂可能松弛膀胱颈肌肉,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加重尿失禁症状。中老年女性若同时存在高血压和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支撑力减弱会进一步增加压力性尿失禁风险。
临床中偶见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伴随尿量异常,或嗜铬细胞瘤导致阵发性高血压合并膀胱功能紊乱。这类继发性高血压与泌尿系统症状的关联性较强,但实际发生率较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也可能因胎儿压迫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分娩后多可缓解。
建议高血压患者出现尿失禁时排查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常见诱因,调整可能加重症状的降压药物。盆底肌训练、控制液体摄入时间等行为干预对改善症状有帮助,顽固性尿失禁需泌尿外科评估是否需手术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