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干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直接暴力:
外力直接作用于桡骨,如重物砸伤、车祸撞击等,导致骨折。这类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性,常伴有软组织损伤。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固定或手术复位。
2、间接暴力:
跌倒时手掌撑地,力量经腕部传导至桡骨中段,造成螺旋形或斜形骨折。多见于运动或日常意外,需通过X线确诊后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
3、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使桡骨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除骨折处理外,需长期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4、运动损伤:
篮球、滑雪等高风险运动中,肢体扭转或撞击易致桡骨干骨折。运动员需佩戴护具预防,发生后应立即制动并冰敷,严重者需手术内固定。
5、病理性骨折:
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破坏骨质结构,轻微受力即骨折。需先治疗原发病,骨折处理需个体化方案,可能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骨折恢复期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等量豆制品补充钙质,逐步进行握力球训练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3-6个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患肢麻木或肿胀加剧需及时复诊。